位置:51电子网 » 电子资讯 » 设计技术

集成电路发展历程详述

发布时间:2022/2/28 10:25:39 访问次数:1565

集成电路(integrated circuit)

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。采用一定的工艺,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、二极管、电阻、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,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,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,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;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,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、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。

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历史:

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六十年代,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:

1965年-1978年:

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,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 品,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、仪器、材料的配套条件;

1978年-1990年:

主要引进美国二手设备,改善集成电路装备水平,在“治散治乱”的同时,以消费类整机作为配套重点,较好地解决了彩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;

1990年-2000年:

以908工程、909工程为重点,以cad为突破口,抓好科技攻关和北方科研开发基地的建设,为信息产业服务,集成电路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。

世界集成电路发展历史:

1947年:

贝尔实验室肖特莱等人发明了晶体管,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;集成电路

1950年:

结型晶体管诞生; 1950年: r ohl和肖特莱发明了离子注入工艺; 1951年:

场效应晶体管发明;

1956年:c s fuller发明了扩散工艺;

1958年:仙童公司robert noyce与德仪公司基尔比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,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;

1960年:h h loor和e castellani发明了光刻工艺;

1962年:美国rca公司研制出mos场效应晶体管;

1963年:f.m.wanlass和c.t.sah首次提出cmos技术,今天,95%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艺;

1964年: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,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;

1966年: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,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(50门);

1967年:应用材料公司(applied materials)成立,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;

1971年: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(dram),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;

1971年: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,采用的是mos工艺,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;

1974年: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;

1976年:16kb dram和4kb sram问世;

1978年: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,不足0.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,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(vlsi)时代的来临;

1979年: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,之后,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;

1981年: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问世;

1984年: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;

1985年:80386微处理器问世,20mhz;

1988年:16m dram问世,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,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(vlsi)阶段;

1989年:1mb dram进入市场;

1989年:486微处理器推出,25mhz,1μm工艺,后来50mhz芯片采用 0.8μm工艺;

1992年:64m位随机存储器问世;

1993年:66mhz奔腾处理器推出,采用0.6μm工艺;

1995年:pentium pro, 133mhz,采用0.6-0.35μm工艺;集成电路

1997年:300mhz奔腾Ⅱ问世,采用0.25μm工艺;

1999年:奔腾Ⅲ问世,450mhz,采用0.25μm工艺,后采用0.18μm工艺;

2000年:1gb ram投放市场;

2000年:奔腾4问世,1.5ghz,采用0.18μm工艺;

2001年: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采用0.13μm工艺。

2003年:奔腾4 e系列推出,采用90nm工艺。

2005年:intel 酷睿2系列上市,采用65nm工艺。

2007年:基于全新45纳米high-k工艺的intel酷睿2 e7/e8/e9上市。

2009年: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,创纪录采用了领先的32纳米工艺,并且下一代22纳米工艺正在研发。

『文章来源: 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图片供参考』


集成电路(integrated circuit)

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。采用一定的工艺,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、二极管、电阻、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,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,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,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;其中所有元件在结构上已组成一个整体,使电子元件向着微小型化、低功耗和高可靠性方面迈进了一大步。

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历史:

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六十年代,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:

1965年-1978年:

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,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 品,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、仪器、材料的配套条件;

1978年-1990年:

主要引进美国二手设备,改善集成电路装备水平,在“治散治乱”的同时,以消费类整机作为配套重点,较好地解决了彩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;

1990年-2000年:

以908工程、909工程为重点,以cad为突破口,抓好科技攻关和北方科研开发基地的建设,为信息产业服务,集成电路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。

世界集成电路发展历史:

1947年:

贝尔实验室肖特莱等人发明了晶体管,这是微电子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里程碑;集成电路

1950年:

结型晶体管诞生; 1950年: r ohl和肖特莱发明了离子注入工艺; 1951年:

场效应晶体管发明;

1956年:c s fuller发明了扩散工艺;

1958年:仙童公司robert noyce与德仪公司基尔比间隔数月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,开创了世界微电子学的历史;

1960年:h h loor和e castellani发明了光刻工艺;

1962年:美国rca公司研制出mos场效应晶体管;

1963年:f.m.wanlass和c.t.sah首次提出cmos技术,今天,95%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艺;

1964年:intel摩尔提出摩尔定律,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;

1966年:美国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电路,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(50门);

1967年:应用材料公司(applied materials)成立,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公司;

1971年:intel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(dram),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;

1971年: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,采用的是mos工艺,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;

1974年:rca公司推出第一个cmos微处理器1802;

1976年:16kb dram和4kb sram问世;

1978年:64kb动态随机存储器诞生,不足0.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,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(vlsi)时代的来临;

1979年:intel推出5mhz 8088微处理器,之后,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台pc;

1981年: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问世;

1984年: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;

1985年:80386微处理器问世,20mhz;

1988年:16m dram问世,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万个晶体管,标志着进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(vlsi)阶段;

1989年:1mb dram进入市场;

1989年:486微处理器推出,25mhz,1μm工艺,后来50mhz芯片采用 0.8μm工艺;

1992年:64m位随机存储器问世;

1993年:66mhz奔腾处理器推出,采用0.6μm工艺;

1995年:pentium pro, 133mhz,采用0.6-0.35μm工艺;集成电路

1997年:300mhz奔腾Ⅱ问世,采用0.25μm工艺;

1999年:奔腾Ⅲ问世,450mhz,采用0.25μm工艺,后采用0.18μm工艺;

2000年:1gb ram投放市场;

2000年:奔腾4问世,1.5ghz,采用0.18μm工艺;

2001年: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采用0.13μm工艺。

2003年:奔腾4 e系列推出,采用90nm工艺。

2005年:intel 酷睿2系列上市,采用65nm工艺。

2007年:基于全新45纳米high-k工艺的intel酷睿2 e7/e8/e9上市。

2009年: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,创纪录采用了领先的32纳米工艺,并且下一代22纳米工艺正在研发。

『文章来源: 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图片供参考』


热门点击

推荐电子资讯

EMC对策元件
应用: 汽车以太网系统的车载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,如驾... [详细]
版权所有:51dzw.COM
深圳服务热线:13751165337  13692101218
粤ICP备09112631号-6(miitbeian.gov.cn)
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
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付款方式